据小易智创xiaoyizc.com(不可错过的AI创业项目)观察:在浩瀚的太空中,无数颗卫星在轨道上运行,搭载的人工智能处理器芯片不仅使它们具备“视力”,更让它们具备了“思考”和“计算”的能力,能够实时分析和处理所拍摄的画面。在辽阔的天空中,无人直升机也在飞翔,智能地判断火情并精准地投放灭火弹,迅速扑灭大火;在现代化的制造工厂中,“AI工艺师”已能够承担超过90%的生产决策,显著提升航空产品的制造效率。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于11月12日至17日在珠海市盛大举行,与往年相比,本届展会的“AI含量”显著提高。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人工智能正在快速渗透航空航天产业的各个环节,包括运营、设计和制造。掌握AI技术的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成为本次航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新生力量。
在航展的6号展馆,一款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方形“盒子”吸引了众多目光。尽管它外观普通,但一旦被装入卫星并送上太空,它将成为卫星的智能大脑。这款由航宇微展示的卫星在轨智能处理系统,通过融合前沿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直接在卫星上完成遥感数据处理、信息提取和分析,实现实时数据处理,将原本需要数十小时的数据处理时间缩短至几分钟。
搭载这一系统的“盒子”内部配备了玉龙810A新一代嵌入式人工智能处理器芯片,这是一款中国首创的宇航级AI芯片,专注于图像和信号处理,具备深度学习及神经网络算法加速能力。此芯片的全国产化特性,使其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满足星载及机载系统对图像处理、实时控制和智能计算等需求。未来,卫星搭载高等级AI芯片将成为趋势,有望推动卫星智能化与小型化的发展。
不仅太空中人工智能技术在飞速进步,在我们的身边,天空中的无人机也在逐渐普及。航景创新公司带来了多款大载重无人直升机产品,其联合创始人吴双表示,AI技术的渗透为无人机提供了更多的智能化应用场景。
总之,人工智能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航空航天产业,未来发展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