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小易智创xiaoyizc.com(不可错过的AI创业项目)观察:在当今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然而,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的周洋阳老师,却选择了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进行人工智能教学——“不插电”的课堂形式。12月4日,在以“人工智能赋能‘双新’实施”为主题的交流活动中,这种独特的教学法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周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们通过互动挑战来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技术。课堂上,一名学生模拟发出具有歧义的句子:“他借了我一本书”,然后另一个学生组成“机器组”,根据上下文进行推理。这种方式不仅令学生们大开眼界,更让他们意识到,在语音识别中,词汇、标点符号及上下文等信息的重要性。
这种创新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没有任何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充分理解复杂的AI原理。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位专家也对这种教学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为探索信息科技的基本知识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与周老师的“简约”课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节语文课则充分利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将传统课堂转变为高效、智能的学习环境。张晔老师通过“中科智核”平台,赋能课程内容,使得语文课不仅生动有趣,而且极具互动性。
总而言之,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在人工智能教育上的尝试,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也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